书法家应具备三个境界
中国传统书法,书人尚德,书法尚正,书品尚美。这是优良的传统书法文化,值得我们学习、传承和弘扬。
      中国传统书法,书人尚德,书法尚正,书品尚美。这是优良的传统书法文化,值得我们学习、传承和弘扬。
  在《二十四史》里,没有专门给书法家列传,而是附在其他传记里面。第一次给书法家做传的是《清史稿》,在《清史稿·艺术二》,专门给书法家做传,只列了13个人。有清一代,从天命元年算起到宣统三年是296年,从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是268年,这么长的时间只列了13个人。后来清朝的包世臣把书法家扩充到91人。因为他死的早一点,他死了以后还有一些书法家,把那些加上,一直加到光绪时的翁同龢,增加13人,共104个人。整个有清一代,书法家才列了104人。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了,国家大了,人口多了,书法家就很多了。书法家是很不容易的,历史上给书法家列传最后都有小的评论,我把评论归纳了一下,对我有感触的就是三条。
  第一条,书人尚德,高尚的“尚”,道德的“德”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书法家要厚德。前些年我们社会风气的重大问题就是失德。书法家要有高尚的道德。大家知道明朝的严嵩字写得还是不错的,他当过国子监祭酒,又当大学士,但是严嵩的字没人挂,秦桧字写得也不错,也没有挂秦桧的字。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,书法家第一是德,你缺了德,字就没人挂,也没有人收藏。书法家的德,要有正义、有骨气。我说两个人,一个是明朝的吴伟,皇帝请他作画,他不愿意写,不写杀头,他喝了酒,写完以后把笔一扔,扭头就走,也不跪拜,皇帝要把他杀了,大臣说杀了就成全他的美名。明朝一个大的书法家叫李梦阳,他疾恶如仇,疏劾宁寿侯张鹤龄,被报复下锦衣卫狱,险遭杖杀,获救出狱。谁都恨这个宁寿侯,但敢怒不敢言,更不敢行。一天,他在路上碰见宁寿侯,“詈之,击马箠,坠二齿”,他不仅骂,还打掉宁寿侯两颗牙。史书说:“宁寿侯不敢校也。”我们不提倡打人,但赞赏李梦阳嫉恶如仇的骨气。
  第二,书法尚正。我理解的正就是中正,就是道家的自然。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而不是违背自然。正,要守正出新,守住传统文化的根本,再加以出新。丢掉传统文化根本,何来创新之有?有一次我遇到很多人围着一个书法家写字,是“联合国国际书画大师”,不知道哪来的联合国书画大师,铺了一张纸,比屋子还大,这张纸事先拿胶水都粘好了,他拿了一个墩布,只写了一个字,那边拉一下,这边拉一下,横着又拉了一个横,太单调了,三竖一横他觉得不好就又画锯齿,他说这个字还小,下一步准备找一个足球场写一个字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。其实历史上很多书法家很穷,清朝的一个书法家叫蒋衡,没饭吃,在一个庙里跟着僧人吃点儿斋饭来生活,“键户十二年,书写十三经”,他卖字的话吃饭没问题,他就不卖。现在有些人求名求利求大求怪,创什么书法吉尼斯世界纪录。这种事情应该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践踏。习近平主席提出来要弘扬传统文化,这是非常及时的、非常正确的。